為什麼木質餐具千萬別用食用油保養?

很多人第一次買到木餐具、砧板或木碗時,直覺反應是:
「既然是用來吃的,那我就用橄欖油、葵花油、亞麻仁油來保養,應該最天然又安全吧?」
聽起來很合理,但這其實是保養木餐具最常見、也最麻煩的一個迷思。
從專業木作的角度來看:食用油 ≠ 保養油,甚至很可能變成細菌與異味的溫床。
一、食用油會氧化變質,味道直接黏在餐具上

橄欖油、葡萄籽油、葵花油、亞麻仁油、大豆油……
這些都是會氧化的植物油。
它們在這些情況下特別容易變質:
- 接觸空氣(氧氣)
- 暴露在光線下
- 放在溫暖、潮濕的環境(廚房就是經典場景)
當你把這些油擦在木餐具、砧板上,它們不會乖乖「消失」,而是會:
- 慢慢氧化、產生變質的油味
- 味道被木頭吸收,每次吃東西都帶著一點說不出的怪味
- 氧化後的油脂附著在表面,變得黏膩、容易卡髒污
你以為在「護木」,實際上卻是在幫餐具塗上一層會變質、會卡髒的油膜。
二、「看不見」的問題:變質油脂 + 食物殘渣 = 細菌喜歡的環境

木餐具本身就是一種有微小孔洞、會吸收水分與油脂的材料。
當你用橄欖油、葵花油、亞麻仁油這類食用油保養,再加上日常使用時的湯湯水水、食物汁液,就會變成這樣的組合:
油脂(會變質) + 木頭纖維(多孔結構) + 食物殘渣 + 溫暖濕氣
= 細菌很容易喜歡的環境
麻煩的是,這些東西很多都看不到、也不一定立刻聞得到。
常見的狀況包括:
- 砧板洗完晾乾,還是有種說不出的「悶味」
- 木湯匙、木筷子表面看起來乾淨,但摸起來有點黏
- 放在抽屜裡一陣子,拿出來就聞到一股不太對勁的油味
很多人以為是「木頭品質不好」,
其實很常是錯誤的保養方式+容易氧化的食用油在上面慢慢變質了。
三、為什麼專業木作不拿橄欖油、葵花油、亞麻仁油來保養餐具?
對專業木作來說:
拿來煎煮的油,和拿來養護木頭的油,本來就應該是兩種東西。
原因很簡單:
- 食用油設計的重點是「風味」與「營養」,
並不是為了在空氣中、木頭表面長時間穩定存在。
- 真正適合保養木餐具的油,通常有幾個特點:
- 穩定性高,不容易氧化
- 不會有明顯油味
- 通過食品接觸安全標準(例如可用於砧板、木碗、嬰兒用品等)
- 穩定性高,不容易氧化
所以重點不是:
能吃的油,就一定能拿來保養餐具。
而是:
它在 長時間接觸空氣與木頭 的狀態下,
是否還能保持穩定、不變質、不產生怪味、對人體安全。
四、常見迷思 Q&A
Q1:網路上很多人說「橄欖油擦一擦就好」?
很多分享文只描述「剛擦完」那一刻:
- 看起來光亮
- 摸起來滑順
但很少有人回頭來更新「半年後、一年後」的狀態。
真正的問題,都是時間拉長之後才慢慢浮現出來的。
Q2:那亞麻仁油這種健康油呢?
亞麻仁油營養價值很高、很多人拿來當保健油使用。
但一樣是容易氧化的植物油。
「對人體健康」不代表「適合長期塗在木頭上、暴露在空氣裡」。
營養油 ≠ 穩定保養油,這兩件事要分開看。
五、那應該用什麼來保養木餐具?——選擇食品級礦物油

選擇保養油時,可以抓幾個原則:
- 食品接觸安全
有通過食品級或可用於砧板、木碗、嬰兒木玩具的安全標準。
- 高穩定性,不容易氧化
放在木頭表面、長時間接觸空氣也不容易變質。
符合這些條件的其中一個好選擇,就是食品級礦物油。
像我們在工作室裡,幫客人的筷子、砧板、木盤做保養時,就是使用
專門為木餐具調配的食品級礦物油:
既是食品級,入口安全,
又有高穩定性,不容易氧化變質。
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,例如:
- 在完全乾燥的木頭表面薄薄擦一層食品級礦物油
- 靜置讓木頭慢慢吸收,多餘的油再用乾布擦掉
- 視使用頻率,每隔一段時間再重複保養
這樣木餐具才能:
- 保持表面溫潤、不卡水
- 減少乾燥開裂的風險
- 延長使用壽命,同時兼顧衛生與安全
橄欖油、葵花油、亞麻仁油,很適合出現在你的料理裡;
但木質餐具的保養,更適合交給穩定又安全的食品級礦物油。